-
I Love Color #19, 2015-2016
Oil & Oil sticks on canvas90 x 110 cm - 43.3 x 35.4 in
-
I Love Color #20, 2015 - 2016
Oil & Oil sticks on canvas90 x 110 cm - 43.3 x 35.4 in
-
I Love Color #23, 2016
Oil & Oil sticks on canvas147 x 147 cm - 57.8 x 57.8 in
-
I Love Color #25, 2016
Oil & Oil sticks on canvas147 x 147 cm - 57.8 x 57.8 in
-
I Love Color #26, 2016
Oil & Oil sticks on canvas
147 x 147 cm - 57.8 x 57.8 in
-
I Love Color #28, 2016
Oil & Oil sticks on canvas147 x 147 cm - 57.8 x 57.8 in
-
I Love Color #29, 2016
Oil & Oil sticks on canvas90 x 90 cm - 35.4 x 35.4 in
-
I Love Color #30, 2016
Oil & Oil sticks on canvas90 x 90 cm - 35.4 x 35.4 in
-
I Love Color #31, 2016
Oil on canvas
175 x 175 cm - 68.8 x 68.8 in
-
I Love Color #32, 2016
Oil on canvas
175 x 175 cm - 68.8 x 68.8 in
-
I Love Color #33, 2016
Oil on canvas
42 x 50 cm - 16.5 x 19.6 in
-
I Love Color #34, 2016
Oil on canvas
42 x 50 cm - 16.5 x 19.6 in
-
I Love Color #16, 2015
Oil on canvas
90 x 90 cm - 35.4 x 35.4 in
-
Love #4, 2016
Oil on canvas
90 x 90 cm - 35.4 x 35.4 in
-
Walking in the Sun #5, 2016
Oil & Oil sticks on canvas
90 x 90 cm - 35.4 x 35.4 in
-
Walking in the Sun #6, 2016
Oil & Oil sticks on canvas
90 x 176 cm - 35.4 x 69.2 in
-
Walking in the Sun #7, 2016
Oil & Oil sticks on canvas
90 x 176 cm - 35.4 x 69.2 in
-
I Love Heavy Metal Stainless steel (Gold color), 2016
198 cm length - 77.9 in lengthEdition: 1/8 – 2/8
-
I Love Heavy Metal Stainless steel (Silver color), 2016
198 cm length - 77.9 in lengthEdition: 1/8 - 2/8
-
My Mom and My Hometown, 2012
Abandoned Wool, Fiberglass, reinforced plastic
1600 x 600 cm - 629.9 x 236.2 in
- Tumblr
艾敬和她精致艺术的公共性
“艺术家试图为他人所做的是带着他们接近事物的本质,因为艺术就是毫无保留的分享。唯有想要分享一段经历、一种思想,才能成为艺术家。”
—— David Hockney
关于经历,我有过很多思考。艾敬从事绘画已经将近二十年,不过她的艺术生涯,从音乐创作开始算起,已经超过三十多年了。然而,要在今天做一位成功的艺术家,光有丰富的阅历是不够的,你还需要驱动力、热情以及倾力而为,从而把自己交托给一种充满创造力的生活。有诸如此类毅力和韧劲的人并不多,因为艺术创作就意味着要与世界分享你的生活,要赞美和作出支持,同时也要进行批判,而批判往往是严酷的。
那些选择了创造性生活的人们,通常都具备着强大的内在力量。我在艾敬北京的工作室仔细观看她的作品时看到了这股力量。我当时对她进行认真的观察,试图寻找到热情以及对艺术倾尽全力的迹象。而我所发现的是,这位艺术家在她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与他人分享欢愉、希望和美来作为自己的艺术实践方式。那种美,和简而言之的“爱”,从她的画作当中满溢出来,将人们聚拢在一起。从这种角度来看,它们充满着希望。
艾敬的每一件作品都看起来不尽相同,而放在一起时,它们又都传达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非常一致的某种宣言。事实上,你对这些画作观看的越久,它们就越会显现出更复杂、更深层次的含义。除了有关于希望和爱,艾敬充满姿态的、闪闪发光的、视觉上热情洋溢的画作显示出了一种真诚,甚至是博学的贡献,她以此重塑艺术世界中卓著的表现主义绘画。艾敬是一位有着天马行空表现欲的艺术家,但又同样满怀着严肃的初衷。她既是一个浪漫的嬉皮士,又是一位革命者。
艾敬排斥被定义为艺术家,这一点倒并不出人意料。她曾在张晓刚的工作室学习绘画,但从创作而言她是独立的。事实上,作为一位艺术家,她敢于强调和主张自己艺术创作的独有风格,这对于她艺术家的身份和自信而言这是至关重要的。如何理解她的作品也同样重要。这些作品并没有明显叙述性的或是具象的内容,因而它们必须以某种信念的方式来被看待。如果你能全然地倾倒于它们,你便能够沐浴在它们的希望以及柔和的力量之中。请别试着与这其中的阳光、美好、愉悦相抗衡——而是让这致幻的色彩敲击你、引领你,让艺术使你快乐、微笑、并且强大。
这些图像中流溢而出的光芒和爱非常特别,可能是从艾敬的整个生活当中散发出来的。这正是人们被她和她的艺术所吸引的重要原因。那些收藏并倾慕她绘画的,是想要特立独行并且超越风尚潮流的人们。他们仰慕的是艺术中的同情、正直与真诚——而这些正是她在生活中,作为音乐家以及画家的醒目印记。在我看来,她和她的作品吸引人的地方,是她在创作绘画时用到的那些肆意而复杂的技法,以及她对于材料的不懈探索,正是这些特质塑造和定义了她的作品。
无论你的目光停留在画面的何处,色彩都会将你网罗起来。仔细地看艾敬的绘画,它们会开始分解到其物质材料的层面:它们曾经是肉欲丰满的、粘稠缓慢的、有着厚涂颜料的沉重的,但它们又轻盈而柔软,甚至是空灵的。她使用颜料、云母、以及其他从旅行中带回来的各种矿物和物质粉末来作画。轻盈与厚重,通常并不是你会由一幅作品或一个人联想得到的那种特质——两者显而易见的反差冲突,正是令她和她的艺术独具一格且颇有魅力的个性所在。作为一名画家,艾敬最伟大的一点就是她这种传达出矛盾的无重感的能力。
对艾敬而言,绘画观念上的挑战在于通过概念、想法和经历的提纯与观看者产生联系,并从这种联系当中来引发创造。她想要进行分享。突然而至的、瞬息变化的情绪和洞察能够触发一幅绘画,但是将冲动转变成完整的作品还需要反反复复的严密思考。颜色、尺幅、材料、质感……当事关与观看者共享经历之时,所有这些都十分重要,而艾敬则非常擅长于此。值得一提的是她图像中的情感与心境是如何见微知著地产生着微妙变化。
如果她愿意,艾敬可以一而再地描画出相同类型的画,但是它们每一次都是不同的,因为她也每一次都有些不同,那些触动她并让她反馈到油画布上的事物是不同的。作为一位观看者和写作者,她作品中的这一部分尤其难于理解和解释,因为这也同样缘于她性格中的特质,而这正是她个人的写照。而更重要的是,这个部分促使她的艺术得以进步和演变,因为她自己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在进行演变,她对不同经历的反馈会有着不同的方式。
如果作为观看者,你能够撇开艾敬是中国人这件事的话,你一定会从这些绘画中收获更多。她的艺术简单来说,并不与中国的知识根基和艺术史传统相关联,也同样无关于其阐释和赏鉴。在今天,我所看到的是,已经不再有所谓的中国或是美国艺术家了,有的只是生活工作在中国或是美国的艺术家。艾敬是一位纽约学派 (New York School) 的画家,有鉴于她初次严肃认真的作画是在十多年前的纽约,这一点就能得到非常完美的解释了。她当时住在SOHO地区,四处拜访附近的艺术家和画廊。她既做音乐,又做绘画,并且找到了一条崭新的路径。
相继艾敬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的中华艺术宫接连举办的重要展览,2015年在米兰的昂布罗修美术馆,她在欧洲的首次亮相大获成功,这清楚地表明了她的抱负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这位艺术家在昂布罗修非常欣喜地发现了自己与达芬奇的某种共鸣,因为在该馆收藏的达芬奇作品《音乐家的肖像 (Portrait of a Musician) 》中,被描绘的音乐家手中握着一张上面的音符和字迹难于辨认的纸。艾敬执意要对这段音符作出破解,之后她做出一台机器,并且历史上首次将这段音乐演奏了出来。对她而言,分享这样的经历可以让人们跨越时间和空间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对于一位艺术家而言,或者对于音乐家、作家、建筑师来说也同样如此:我相信没有哪一种艺术,能比得上通过分享,将人们聚集在一起,来对有欠缺和不公正的现象进行抗争这件事了,这对今天的世界是极为重要和紧迫的。从某种程度来说,我认为沃霍尔可以说得上是做到了,同样如此的还有凯斯·哈林 (Keith Haring) 和让·米歇尔·巴斯奎特 (Jean Michel Basquiat)。可悲的是,这样的一种挑战,在今天已经很少有艺术家会再将之设定为自己的目标了。而这并非一件令人感到沮丧低落的事情——恰恰相反,诚实能够令人耳清目明,尤其是艺术当中的诚实。即使在艾敬的绘画中偶有黑暗的情绪干扰,它们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而她对色彩的运用则一直振奋人心。
这些作品以一种礼貌但又坚定的态度坚持着自我,从很多方面来看这样的描述也非常符合艾敬本人,而观看者也会参与到这些在表面之下的、思想与感受产生的呼啸之中。这些画作中潜藏着的信息是,我们会渐渐明白,生活中的事物并非如其表象所示意,表面上安宁而又平静,但内在心潮澎湃。关于这些画作中所发生的事情我们获得了一些线索,并受邀作为观看者一个片段接一个片段地去填补其中缺失的部分,就像是解谜的线索一般。
——Benjamin Genocchio
Armory Show纽约军械库艺博会执行总监
艾敬,爱的精神缠绕
进入 21 世纪的中国艺术界承接了 20 世纪后期的发展态势,更加在多元多样的方向飞驰,然而,人们在面对它的时候,感觉到了一种新鲜之后的习以为常,感受到了排山倒海之后的接受疲劳,静观其变则成为一种平常的心态。虽然市场仍然在亢奋中表现出了吸引眼球的力量,一夜之间和一以贯之的比照,通过偶然性和必然性沉淀了许多现实中的机遇,因此,人们对待艺术的心态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敬畏、景仰的尊严被边缘化为一种新的大众文化或日常生活。可是,人们心存不甘,心中的理想或专业的期盼,还是希望艺术位尊于社会的神殿,能够被人们参拜和供养,抑或被有意义的收藏,成为文化的传承。人们也期望像对待历史上的一些名家那样,能够品读他们复杂的艺术渊源和曲折的发展脉络,通过文化的连接把它们看成是艺术的重要补充,并为之苦思冥想,或发现探索,让艺术在社会现实中发挥它应有的功能。
这不是一个缺少艺术家的年代。在这样一个年代中,艺术家如果能出人头地,哪怕是崭露头角,都需要大智慧。从17 岁就离开沈阳踏进艺术圈的艾敬,在风起云涌的当代艺术界,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在纽约、东京,她总是以其特有的方式、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去表现自己的思想和理想,放飞梦想。由她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我的 1997》为开端,她将一种貌似平铺直叙的表达,变成流行于公众之中并为公众喜爱的流行文化,反映内在的深层意蕴,同时又链接了主流意识形态中的重大事件。《我的 1997》从个人情感出发,表现对香港回归的期盼,正是在小中见大的特殊关系中传达了作品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魅力。艾敬艺术都关联着她的生存体验,而在此基础上的累积到如今,身份在转化之中,艺术在发展之途,她给与我们的仍然是一以贯之的努力。
艾敬是一位充满梦想的艺术家,她的女性特质使得她多了一份精致和委婉。以爱来支撑的艾敬艺术,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变成她自己的专属,不断努力挖掘和拓展,并变换语言方式使之呈现出当代的特点。她的爱是那么的精心,却不深奥,她几乎是用最为平常的方式表现宏大叙事中的关联性,真真切切,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显然,艾敬艺术的观念性表达并非从抽象的概念中模糊人们的思维,她放弃了错综复杂的结构关系,还原了人们清晰的思辨,因此,在中国当代艺术圈中属于另类。她从“游子身上衣”——从她的母亲为她编织毛衣的爱心记忆中,想到古往今来千千万万的“慈母手中线”,从而通过爱来反馈人性中最基本的伦理,如此就有了《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她以唤醒集体意识的方式,用母亲群体的编织行为表现了人之大爱。这里,爱这一主题是不需要阐释的,因为它不难理解;爱也不需要太多的观念缠绕,因为爱是最为直白和平易的。尽管,艾敬这一爱的编织是复杂的,包括了巨大的劳动量,可是,人们还是能够非常容易洞穿这一主题的真谛。
艾敬艺术的特质除了在题材意义之外的就是她的观念表达。还是在爱的主题下,她对环境和生存的关注是以切肤之痛面向现实中的未来。一根一次性筷子来自自然中对应的树木,消耗筷子就是消费树木和森林,就是以环境的消费为代价。所以,艾敬以几万双一次性筷子所植造的一棵三米五高的大树,并以乌鸦落在枝头完成她发自内心的警示。如果说《生命之树》是一种观念的编织,那么,《棋子》的观念构造就像棋子的蕴涵那样更为简单、直白,却更容易生发多样化的阐释,也更富有文化内涵。人们由此会联想到错综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们像下棋一样的人生和事业的布局,还有类如战争中的各种谋划等等,开篇和结局都如一盘棋处于精心的设计、周旋、抗衡、应对之中,艺术的观念、构成也是如同棋局一样处于难以蠡测的变化之中,耐人寻味。艾敬的观念表达就是这样小中见大,简中现繁。
实现艺术目标的手段有多种多样,方案也有个性差异,尤其是在材质的选择上更是不尽相同。在当代艺术的表现中,材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重视,也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多样,并且出现了许多想象不到。艾敬对于材质有特殊的敏感,由此形成了她 另一方面的艺术特质。从用几万双一次性筷子,到用无数人的旧毛衣毛裤拆出来的毛线,再到紫铜的手工锻制与外表烤漆,这些都与主题相关,艾敬的刻意与选择都是她反复寻思的结果。材质对于艺术观念表达的重要性,在艾敬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论证,以《棋子》 而论,可以有无数种低廉价格的材料去替代紫铜,64 个棋子也完全可以磨压,可是,艾敬的判断是建立在精致艺术基础上的坚守,因此不计工本,追求的是与观念相符的最完美的艺术效果和心理安慰。材质的抽象性与表达观念的具体性,包括材质中的新与旧都反映了观念的切入点,一次性筷子的新是为了警示现实中的问题,而旧毛衣毛裤的毛线的旧是为了感受往日的爱的温暖,这种必须或唯一是艾敬对于材质选择的关键,是艺术的一种独特的讲究。
艾敬对于艺术的挚爱,决定了她对艺术的态度,因此,她能够费尽心机地处理艺术观念与材质的关系,不遗余力地投入巨大的工作量去完成一件又一件作品。她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贡献是以爱心呵护艺术的情感,而她的艺术发展没有疆域和她的爱一样,成为人们一个又一个期待。
——陈履生
中国国家博物馆前任副馆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艺术史论家,策展人,画家,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