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LOVE AIJING:艾敬综合艺术展”
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
策展人: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南2、南3厅
时间:2012年11月20日—12月16日
2012年11月19日下午,经过两年多筹备的“I LOVE AIJING:艾敬综合艺术展”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分别在国家博物馆南二、南三两个厅中展出,展出面积近两千平米。
本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自重装开馆以来首次推出的当代艺术家的综合艺术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担任策展人。艾敬的艺术关注的是人类永恒共通的主题——“爱”,她用自己对爱的理解,支撑她的创作,不断努力挖掘和拓展,并用当代的语言方式使之呈现出来,使用最为平常的方式来表现宏大叙事结构中的种种关联,她放弃了错综复杂的叙述,使用“女性特有的精致与委婉”,让其作品除了视觉冲击力带给人的震撼与感动之外,还蕴含着无尽的韵味。
20世纪90年代的艾敬曾经作为歌手被人们熟悉和喜爱,被誉为“当代民谣女诗人”、“民谣歌手”的领军人物,创作出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如《我的1997》、《艳粉街的故事》、《追月》、《中国制造》等几十首音乐作品,在亚洲范围内出版发行过5张个人创作和演唱专辑以及数张EP和单曲。1999年,艾敬师从当代艺术家张晓刚,转入视觉艺术的创作,之后,艾敬定居纽约并游历西方各国,纽约作为全球艺术的中心,汇聚了全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无论是美术馆或者艺术机构、拍卖行、画廊乃至街头艺术家、跳蚤市场的旧物品都给艾敬带来新鲜、丰富的视觉享受和文化滋养。在纽约,艾敬过着艺术家的生活,也完成了将绘画爱好提升为创作方向的华美转身,其由音乐向视觉艺术创作激变的过程深受中西方艺术界的关注和好评,先后得到西方评论家安迪•沃霍美术馆艺术总监艾略克•席那(Eric Shiner)、《美国艺术》主编和著名评论家理查德•法恩(Richard Vine )、国内当代艺术评论家吕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等的评论和推介。
艾敬从2007年开始以视觉艺术家的身份参与国内外重要艺术展览。曾经在北京、上海和纽约举办过3次个人艺术展。2009年10月艾敬纽约个展“I Want To Love”之后,艾敬的艺术作品逐渐为人所熟知,也开始进入艺术收藏家的视线。如今的艾敬正以综合艺术家的身份在世界当代艺术舞台上展露光芒。
从音乐到视觉艺术创作,艾敬的艺术创作不能称其为“转型”或“跨界”,更恰当的其实是一种延续。她的音乐创作就以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具有鲜明个性的音乐旋律为人们所喜爱,作品所关注社会问题的领域和所表达的对自由向往,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情感体验与其现在的视觉创作一脉相承,变化的只是表现形式。她的视觉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其音乐创作的延续和升华,是她20多年以来工作经历、人生体验、不断学习和尝试的精神表达。艾敬用观念性的语言、哲学的思考、独特的天赋、敏锐的观察以及激情与冷静并存的特质去追求完美的艺术信念,她不迎合时流,勇于创新,倡扬自由天性,通过时间的累积,不断创作出作品的新貌。艺术评论家赵力认为艾敬的艺术创作“不仅是身份的移转,更是文化态度和文化立场的崭新呈现。”艾敬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一方面延续着一贯的对生活的敏感和对人类共通情感的表达,另一方面在音乐、美术、文学等领域往来自由,形成了其创作的丰富多样。
此次展览中的装置雕塑作品《棋子》、《浪花》、《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是艾敬经过深思熟虑、精心策划、创作后的艺术结晶,每一件作品背后都蕴藏着艺术家个人心路历程的故事,艾敬希望将她对人生的感悟、体味与爱的理解和观者细细分享,唤起观者心中爱的共鸣。
2011年秋天,艾敬开始了作品《棋子》的构思和创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总共制作了64个直径为90厘米的黑白棋子,其材质均为紫铜,手工锻制,外表烤漆。创作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博大精深的茶道精神,并与当时艾敬个人情感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08年艾敬的生活重心发生了巨大变化,她从纽约搬回北京却又留恋纽约熟悉的环境,在一种“举棋不定”情绪中徘徊着。她开始喝茶,结交有佛缘的朋友,拜访了很多的寺庙,逐步去感悟佛教的精神,归还过去的骄傲和无知,寻找内心的支撑点。艾敬曾谈道:“从音乐到视觉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我一直追赶着,飞一般的速度前行,而创作作品《棋子》的过程可以让我静下来,让我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柔韧。在金属的工业感和现代感的外表下,这些棋子所具有的东方神韵赋予观众空灵的精神空间和禅意的清凉。”
另外一件代表性作品大理石雕塑《浪花》,被置于相对私密独立的空间,四面环海的视频影像,伴随着轻微海浪击打岸边的声音,使观者进入到一个内心澎湃涌动、身外静谧空灵的氛围。黑色与白色的两个海浪雕塑作为虚实梦幻的交接点,-把观者带入一种舒适的冥想空间。《海浪》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日本浮世绘艺术家Hokusai(葛饰北斋)的著名版画作品《Tsunami》(海浪),但是经典的艺术样式只是她创作的某种灵感来源,艾敬作品并非要表现对经典样式的顶礼膜拜,而是一种在更深入的思考之后将其转化为自我观念的图腾。艾敬说“这个‘海浪’更多的是对于心境的描绘,是一种既不是写实也不是抽象的意象境界”。
如果说《海浪》是对于东方文化精神的传递与呈现,那么《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则杂糅了多种文化元素,展现了一种文化间交融和并存的文化立场。为了作品能够更准确地传递艺术理念,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一向追求完美的艾敬寻遍世界,费尽心思地寻找到了具有历史感的中国、印度尼西亚、欧洲风格的大门来作为创作素材,力图展现历史文化的不同来源,同时通过当代性的现实体验去揭示历史与当下的复杂关系,追索文化间的分享精神和彼此认同。门中簇拥的鲜花也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艾敬希望藉此作品向观者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将极具“艾敬”特质的人生体验和乐观情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本次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作品,是艾敬在之后对祖国、对家乡的一次深沉的情感回归和艺术价值的挖掘。其中的作品《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是艾敬现阶段创作理念的集中体现。其母亲带领发动了家乡沈阳的近54名亲戚、朋友和邻居以及艾敬的小学和中学同学共同参与制作,采用参与者家中废弃的旧毛衣、毛裤以及其他旧毛线,重新编制一幅宽6米,长16米充满“love”字样的挂毯。色彩斑斓的“love”挂毯前,端坐着一位母亲埋头编织的雕塑形像,这个形像以艾敬的母亲为原型来歌颂深沉而厚重的母爱。作品的气度和涵义彰显了北方文化的地域特性,以及艾敬对家乡故土的深情。同时展出的有关家乡的装置作品《我的家乡》,以废弃锅炉重新装点出全新的视觉体验,现场观众可以通过“锅炉”中装置的四个影像体会北方的情怀氛围,通过浓烈的情感体验给初冬带来暖暖温情。
本次展览从11月20日至12月9日,为期20天。为了更好地拉近艺术与大众的互动距离,体现艾敬艺术创作来自于大众文化的特质,展览期间还特别推出艺术延伸的项目《生命树下》,将于展览期间的每周六下午3点举行。艺术家艾敬将会邀请不同领域、不同门类的艺术家一起进行现场再创作,届时将呈现切合主题的艺术综合性的延展,将艺术的多样性、多元性交汇融合。
展览开幕现场
开幕式现场艾敬讲话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兼策展人陈履生讲话
中国国家博物馆书记黄振春讲话
艺术家艾敬发言
开幕式现场
- Tumblr